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科室新闻

成果发表丨焦力群教授团队:症状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入院缺血事件与卒中复发的关系:一项CMOSS研究的事后分析

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4-07-18 18:52:31
字号:
浏览次数: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R分区Q1,IF:5.0)期刊上发表了题为“Qualifying Event and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Symptomatic Artery Occlusion: A Post Hoc Analysis of CMOS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卢光东博士后、王韬医生、孙心仪硕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154.jpg

症状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仍然较高,尤其是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既往几项正式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均未能证明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外-颅内搭桥手术能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进一步确定与此类患者卒中复发相关的因素,以制定针对高危人群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SAMMPRIS试验的事后分析显示,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比,以卒中事件起病的患者随访期间卒中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7% vs 18%)。因此,在美国,颅内支架仅批准用于发生卒中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然而对于症状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入院缺血事件类型和卒中复发的关系尚不清楚。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比较CMOSS(The Carotid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Surgery Study,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研究)研究中,以不同缺血事件(TIA vs 卒中)入组的患者在单纯药物治疗下其卒中复发风险是否有差异。此外,我们还根据事件类型进行分层,探讨了不同治疗模式是否能改变以不同事件入组患者的临床预后。

结果

在CMOSS研究中,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65例,其中75例患者入组事件为TIA,另外90例患者为缺血性卒中。入组事件为TIA和卒中的患者,在2年随访期间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13.3% vs 6.7%,P=0.17;表2,图1)。多变量分析中,入组事件与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以TIA事件入组的患者中,接受搭桥手术治疗的病例,10.1%发生了CMOSS主要结局,而这一发生率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为12.2%(P=0.86,图2A)。以卒中事件入组的患者中,接受搭桥手术治疗的病例6.7%发生了CMOSS主要结局,而这一发生率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为8.9% (P=0.55,图2B)。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03.jpg

表1.CMOSS研究中仅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基线特征并根据入组事件进行分层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05.jpg

表2. CMOSS研究中仅接受药物治疗的伴不同入组事件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07.jpg

图1. CMOSS研究中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同侧缺血性卒中的累积概率,根据入组事件进行分层。两组间log-rank检验的P值为0.17。阴影表示95%可信区间。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09.jpg

图2. Kaplan-Meier曲线显示CMOSS研究中接受搭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主要结局的概率。将患者以TIA作为入组事件(A, P=0.86,log-rank)和以卒中作为入组事件(B, P=0.55,log-rank)分别进行分析。阴影表示95%可信区间。

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症状性的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以TIA事件入组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同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不低于以卒中事件入组的患者;无论入组的事件是TIA或卒中,在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之间,未观察到CMOSS主要结局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我们,颅内动脉闭塞和狭窄病变缺血事件发生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临床工作中不应忽视以TIA起病的症状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61/JAHA.123.034056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11.jpg

共同第一作者

卢光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2018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江苏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韩国首尔峨山医学中心交流学者。致力于颈动脉闭塞、颅内动脉狭窄和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介入诊疗。擅长临床研究设计,对临床背景下的数据挖掘有较深的了解,现主要专注于慢性颈动脉闭塞影像学评估及再通治疗的相关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NIS、JAH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数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14.jpg

共同第一作者

王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致力于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和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介入及复合手术的诊疗。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科技智库青年人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英才种子。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Stroke、Ageing Research Review, Aging and Disease、SVN、JNIS、Cochrane Review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编书籍2部,获得专利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课题。《Brain Circulation》和《中国脑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科青年医师分会理事,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志愿医生。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15.jpg

共同第一作者

孙心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级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颈动脉狭窄和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和机制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924184217.jpg

通讯作者

焦力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院长。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继教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朱树干教授和凌锋教授,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鲍圣德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以及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等创新手术,并带领宣武医院脑血运重建中心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同时,长期重视教育培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医生。